34岁的谢晓宏之前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了5年,去年她考上公务员,被录用到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安全生产监督处。“我的公务员身份有所不同,是聘任制。”谢晓宏说。
从2010年1月1日开始,深圳市对所有新进公务员一律实行聘任制。
“聘任制和委任制的最大不同,就是以前是‘铁饭碗’,现在是‘瓷饭碗’,不小心拿着会摔碎。”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敏说。
聘任制公务员有试用期,期满需要签合同,合同条款里有约束,干得不好可解聘。这就意味着,公务员不再是终身制,能进也能出,干好干坏不再一个样。
会摔碎的“瓷饭碗”和有约束的“合同制”激发了聘任制公务员的危机感。深圳市多位受访的聘任制公务员对记者表露了同样的心声:“端好‘瓷饭碗’,打好这份工。工作上需要更加尽心尽力。”
多年来,“铁饭碗”造成了公务员队伍的“超稳定结构”:考进来就可以端上“铁饭碗”,端上了就拿不掉,干多干少、干好干坏,谁也不能怎么样。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市场安全监管局在改革中将原来分散在八个部门的监管职能和人员整合,5名无法安排职位的干部以保留待遇方式换取了干部总职数精简,10多名二线管理人员被充实到一线监管执法岗位。
安徽铜陵市在撤销街道办后,将数百名公务员全部下沉到社区的一线管理和服务岗位。在社区工作的公务员要接受全体居民的投票打分,不合格就会换岗位甚至失去岗位。
记者在多地采访中发现,在推进力度和规模更大的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改革者用撤、并、转的办法来精简机构,在置换中实现了编制、干部职数精简,形成了管理者减少、服务者增多的新局面。
毋庸讳言,改革中动人职位、端掉饭碗最难。以“换”代“端”的改革新思路,看似妥协,却使改革实实在在得到推进。
单通道变多通道,变出职场新氛围
与公务员“铁饭碗”相伴随的是“官本位”问题,这些弊端的产生有其体制和机制原因。
深圳对全市4万多名公务员的一项调查显示,70%的人干到退休也难以享受到副处级待遇。王敏认为,这从体制机制上来说,“就是缺乏足够的上升通道和动力。”
改革的办法,就是将公务员划分为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和专业技术三类,并设立职位、职级、薪级三条通道,各条通道间再架设一条转换通道。
32岁的蒋艳林原来是深圳市运政分局的综合管理类公务员,现在是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支队的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按照老办法,我如果当不上领导,干一辈子顶多混个主任科员退休,按照新规则,只要我认真工作,能干到一级执法员,可以享受到相当于正处级干部的待遇。”蒋艳林说。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务员处处长王耀文介绍,按照改革后的新规则,超过70%的勤勉公务员到退休时可以享受到副处级干部的待遇。“这将极大解放公务员生产力,并形成新的职场氛围。”
“人人都往上层跑,无人愿意在基层”是公务员队伍普遍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改革的办法是为一线人员提供更明确的上升通道。
41岁的张德仙现在是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山区鹞山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副主任。改革前,她是一名在街道办工作的公务员。
“管理变成了服务,和老百姓基本见面变成了直接打交道,而且每年都要接受社区百姓的投票打分,如果不行,就得换岗。”张德仙说,“这和我过去的公务员生活完全不同。”
让张德仙更欣慰的是,从今年起,铜陵市明确提出从一线岗位上更多地选拔干部,目前,已有两名在社区工作的干部得到提拔。“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
公务员应是一支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人浮于事、人浮于上、人人都是“万金油”不利于提高队伍素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通过改革来理顺体制机制,解决弊端,基层有思路,有办法。
深化改革还需更大勇气和智慧
在国企和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相继进行后,公务员制度改革是“硬骨头”。
公务员以前统称干部。国家公务员局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公务员数量为689.4万人,此外,还有88.4万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群团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1991年,国家选择深圳和哈尔滨探索公务员制度改革。2006年,国家确定深圳和浦东新区试点公务员聘任制,目前为止,全面实行新进公务员聘任制的只有深圳。
11月6日,福建省首批聘任制公务员在漳州市雷港经济开发区正式上岗履职。厦门市也将以聘任制形式向海内外公开招考6名公务员。今年以来,江苏、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均表示将试点聘任制公务员制度。
王敏说:“我们希望深圳的探索发生更大辐射效应,让这项改革不要太孤单。”
但是,即使走在改革潮头的深圳公务员制度改革,也面临着质疑和担忧:增量动了存量未动,鲶鱼效应发挥有限,聘用制也可能变成终身制……。
公务员制度改革涉及进入门槛、分类管理、晋升通道、薪酬水平、考核机制等系列问题。一些基层改革者对记者直言:不改革,难以调动公务员积极性,难以提升执政效能和执政骨干队伍的素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今年多次表示,要不断推进和完善公务员科学考录、分类管理、聘任制和考核制度,推行行政机关竞争上岗、公开遴选。
“现在的改革要两手并重,让参与者享受更多优惠激励政策,让利益受损者得到更大补偿。”铜陵市编制办主任王效良说,“改革者要多进行换位思考,精细操作。”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辽宁114招生网 –辽宁招生考试信息网,辽宁高考政策,辽宁高校推荐,辽宁自考成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 技术支持:中国网库[
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