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统一测试基础之上的高校完全自主招生,是打破目前高考改革僵局,也是推进异地高考的有效途径
熊丙奇
近日,张千帆等15位学者联名提请国务院和教育部,呼吁取消高考和招生工作中的考生户籍限制,再次将随迁子女异地高考的问题推向了舆论的焦点。10月29日,在针对“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的研讨会上,20多位随迁子女家长共同起草的《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方案》公布。方案建议,应“取消高考户籍限制”,不再把户籍作为高考报名的限制条件,高考报名资格依据学籍和父母经常居住地等标准认定。
推荐阅读
瑞银:中国经济安全十问 房产正崩溃吗 谢国忠:白领革命
[时政]湄公河真相检验中泰大局 [经济]中国欠美国多少钱 [社会]50万买个美国户口? [热帖]八旬老人“一阳指”需传承 [文史]揭秘民国第一案:临城大劫案 [文史]旷世奇灾:1668年郯城地震 何志成:欧洲这个大股东不靠谱 在张千帆教授等学者的建议中,取消户籍限制,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统一标准录取是核心,并认为“分省命题”造成了随迁子女就地高考的困难。从表面上看,这是成立的。但是,困惑异地高考问题解决的,其实是两大问题,一是分省按计划录取,二是各地严重的教育差异。
如果取消户籍,实行全国统一高考、统一标准录取,会形成怎样的新格局?这可用现在义务教育阶段严重的择校热来类比。当前,各地都存在“幼升小”、“小升初”择校热,究其原因是学校与学校之间存在严重的办学质量差异,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于是送孩子到更好的学校,以便在中考中取得优势。为了治理择校热,各地政府想出的办法有二,一是实行就近入学,严禁择校,二是将本地重点高中或示范性高中的部分招生名额分配到中学。
看到这里,诸位或许会想到统一高考、统一标准,这一改革的命运在全国统一考试、统一标准之后,由于事实上存在的严重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校际差异,有条件的家庭都争着让孩子进大城市的好学校就读,以便在统一考试中获得高分,录取进好学校。其结果是,大城市、好学校人满为患,家庭教育的负担高企,而贫困家庭由于难以送孩子进好学校,进而担心孩子的升学竞争力,极有可能出现低龄辍学。
针对上述问题,政府部门会采取怎样的措施呢?其一,将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的招生名额分配到各地、各学校;其二,提出按户籍求学的新要求。对比一下,经过这一番折腾,这不是回到了现在这样的格局吗?甚至可以说,完全有可能更糟。
异地高考问题必须解决,但绝不能病急乱投医。分析起来,造成目前各地教育发展严重不均衡的根源,就是计划录取制度,这一制度按照单一的分数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录取,既导致中小学千校一面,没有个性,也让学生们为了能在这一体系中成为成功者,而选择进好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形成了时下的“五好”链条。与此同时,这一制度与各地的教育不均衡相互作用,更为牢固高考录取指标充足的地区,出于地方利益,强烈反对外来人口瓜分利益;教育资源薄弱地区,担心外来人口抢占资源,严厉打击高考移民。
基于统一高考基础上的异地高考,无非三种选择,一是全国各地都可报名高考,但回到原籍录取;二是全国各地都可报考,在学籍所在地参加录取;三是全国各地都可报名高考,全国统一录取。第三种选择出现的问题,如前所述;第二种选择,这要取决于就读地城市的意见,如果其能允许按学籍报考并参加录取,也不存在统一高考的问题了,考当地的试卷,参加录取即可。
而第一种选择出现的问题是,各地本地求学学生,定然反对外地求学再回本地考试(这就是眼下的高考移民)。
由此可见,大家纠结的不是能不能考试,而是怎样参加录取。很显然,改革录取制度,才是解决异地高考的关键。在目前的计划录取体制下,推进异地高考,相对来说,比较合适的措施是放宽报考条件,改“户籍+学籍”报考为“户籍(或居住证)+学籍”报考,而至于放宽到何种程度,地方人大可就此进行讨论、审议。而这一放宽,与各地的人才政策与户籍政策改革密切相关。
在笔者看来,推行统一测试基础之上的高校完全自主招生,是打破目前高考改革僵局,也是推进异地高考的有效途径。具体方法有二:
一是“联考+自主招生”,考生参加高校联考之后,以联考成绩自主申请高校,高校独立进行录取,被高校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统一高考、集中录取,按照这种操作,没有集中录取,也就不存在按户籍报名的限制;
二是“高考+自主招生”,在各地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大学自主提出申请的分数要求,考生可自主进行申请,大学自主进行录取,不再由地方教育考试部门负责投档,由于一名考生可同时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大学不可能按所谓的招生计划定额录取,因此,传统的招生计划分配制打破,高校获得充分的自主权。
人口的自由流动,教育的自主选择,从本质上说,都属于市场行为,只有打破计划录取制度,才能拓宽视野,找到更有力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办法。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辽宁114招生网 –辽宁招生考试信息网,辽宁高考政策,辽宁高校推荐,辽宁自考成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 技术支持:中国网库[
31.25]